今天還說你是“流量思維”,其實是指你已經落伍了,因為“用戶思維”才是主流。
反而,你要回過頭思考什么是流量,才有可能真正體會什么用戶思維。所謂思維升級,大多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,再進一步,更接近本質。
今天從這4個故事,重新理解“流量”,認知用戶思維的。我把它分享給你,應該對你有用。
1.流量本質上是人的需求
只有需求被滿足才會有交易,它取決于產品的質量、價格、服務。
你看,對市場上里的小店,丈母娘就是流量;對拼多多,老王就是流量。他們都有明確的需求:買一個合適的掃帚。只是,小店沒成交,老王在拼多多成交了。
因為小店價格高,沒滿足丈母娘需求,這流量就沒轉化。而拼多多上,價格便宜,質量還行(看評論),還有7天免費退換貨。二話不說,老王就下單了。
你看,流量本質其實是人的需求,但是轉化,需要產品從質量,價格,服務3個維度去滿足。你做到了嗎?
2.流量可以被重新重復利用
合情合理,毫不違和,也省的有人再繞個街口去水果店,便利。你看,對小店我原先只是買花的顧客,今天我還有可能再買水果。后面,也有可能我不買花,順便來買點水果,方便啊。不管是那種情況,對花店而言,增加了我消費頻率的可能性,也就是增加營收可能。要增加營收,不僅僅是通過獲得新流量,還可以增加產品,就有可能讓原有流量被重新利用。
3.流量是能被存儲起來——私域流量池
流量即用戶,用戶就是人嘛,是人的消費需求是反復出現的,于是維護好關系,就會有復購。于是有人讓客戶關注公眾號,加個人微信,或進微信群。這些地方就是流量池,把用戶屯起來。屯起來后,再做一些運營工作,保持信任,活躍度。那下回還能有辦法讓他們再消費。